运用隐喻手法,将海豚拟人成拥有人类同样面容语言,有情感智慧的美人鱼,阐释对自然生态的忧患与关怀。
1. 《海豚湾》与《美人鱼》
每年9月1日,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都会开启一年一度的「捕豚季」,每次捕猎季会持续到次年3月。
太地町的渔民们利用海豚对声音的敏感,用高声贝的噪音将海豚驱赶到一个三面封闭、水深较浅的海湾里。
之后,海豚驯养师会到这里来挑选中意的海豚,而被剩下没被选中的那些海豚,无差别全部用尖锐的铁矛刺死。
大大小小的海豚们在浅湾里痛苦挣扎,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湾的海水。这些含汞量超标的海豚肉会被包装成鲸鱼肉高价出售,或是被免费发放给学校的孩子食用。
2009年,纪录片《海豚湾》问世,将这个狭小海湾里发生的血腥的屠杀揭露给了世人。
而2016年周星驰那部票房超过30亿的影片《美人鱼》,灵感也来源于此。
运用隐喻手法,将海豚拟人成拥有人类同样面容语言,有情感智慧的美人鱼,激发人类的同理心,用喜剧外壳包裹悲剧内核,阐释背后对自然和生态的忧患与关怀,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于是,海豚湾里的美人鱼珊珊对男主刘轩说:
「如果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那挣再多的钱也只是死路一条……」
看完本片实在觉得,人活到周星驰这个岁数,还能保持如此的满腔热忱和一颗童心,愿意用童话故事里更常见的宏大主题拍真人电影,太难得。
抛开对于「周星驰喜剧」的过分期待,电影中表现的对生态环境的忧虑,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的入侵和虐杀,在当下疫情大背景下,也很值得再次买票重看。
2. 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
其实周星驰将电影的寓言已经阐释得足够直白了。
《美人鱼》一开头,就是被污染发绿的水域,连片高耸的烟囱排放着烟雾,成片被砍伐的森林,肆意排泄的污水,垃圾漂浮的黑色海水,原油泄露后浑身油污的水鸟,被虐杀的海豚鲜血染红了整片海域……
如果对比电影《美人鱼》里的破船浅湾和纪录片《海豚湾》里屠杀海豚的浅湾,就会发现二者形态十分相似。不同的只是,《海豚湾》里的海豚不会说话,无法像人鱼一样表达同族丧生的痛苦,也无法引发人类的情感共鸣。
电影《美人鱼》里躲到破船浅湾艰难求生的美人鱼,本质上就是周星驰将太地町里的海豚拟人化。
海豚是一种拥有高智慧、个性友善、无法圈养繁殖也不宜食用(汞超标)的野生物种。听觉是海豚的主要感官,他们凭借声音与彼此交流,获取信息。
因为对声音的敏感,高声贝的噪音对它们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水族馆里的掌声与欢呼也是如此)。电影里的美人鱼有着跟人类一样的面庞,却同时具备海豚一样的习性。
为了在海豚湾填海做房地产开发,地产大亨刘轩在海里放置高声贝的噪音驱赶海豚。在声呐驱赶之下,遍体鳞伤的美人鱼们躲到了一个如太地町一样三面封闭的浅湾里。为拯救同族寻求复仇,他们派美人鱼珊珊施展美人计接近刘轩,阻止填海计划。
这个故事背后的隐喻是:如果海豚有着跟人类一样的面容,会表达情感,拥有跟人类一样的智慧,人类或许能推己及人一些?
甚至电影里杂糅的不少经典笑料片段,譬如罗志祥饰演的八哥混进珊珊和刘轩约会的餐厅,却被生生砍断了五条触手,背后隐藏的其实也是同样的疑问。
3. 喜剧背后的悲剧
观影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起宫崎骏的动漫,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姬》、《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是宫崎骏老爷子热衷的主题:控诉人类对自然的入侵,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宫崎骏动画里永恒不变的主题。
相似主题之下,周星驰的《美人鱼》并没有得到观众同等的认可——票房喜人但毁誉参半,豆瓣评分也仅6.7。
虽然周星驰并没有把电影背后隐藏的真实海豚湾悲剧掀开在世人面前,电影最后依然大团圆结局,但过程中观感上遭遇的不适,必然会导致观众接受无能。
除了电影开篇,全片过程中多次大胆穿插海洋生物生存危机纪录片和新闻短片。这些真实的血腥场景,带给观众的感官刺激是震撼且愤怒的。
在纪录片《海豚湾》里,主演里克·奥巴瑞是风靡美国的海豚表演节目《Flipper》的主创。当水族馆和海豚表演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的时候,《Flipper》节目里与他朝夕相处的海豚凯西选择自杀,在他怀里沉默地死去。他说:
「海豚的微笑,是自然界最大的骗局,这微笑让你误以为它们一直都很快乐。」
虚幻喜剧大片《美人鱼》的背后,是现实悲剧纪录片《海豚湾》。人鱼一族天真无知,人类一族实枪核弹,一旦真实交锋,结局必然是如同《海豚湾》一般鲜血淋漓。
但在《美人鱼》里,重伤的刘轩抱着遍体鳞伤的珊珊回归海洋,甚至后来刘轩还退隐江湖,跟珊珊相守在了一起——人类与自然就如此突兀地和解了。
这是周星驰童心里的美好愿望,就像《悬崖上的金鱼姬》里的少年宗介一样。即便刘轩不是个五岁的孩子,成人的现实世界也不可能那么圆满美好。
美人鱼是童话的产物,电影也选择了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局。这也是周星驰对观众的一点善意和不忍心。
4. 毁誉参半的票房黑马
虽然斩获了超过30亿真金白银的超高票房,但观众对于《美人鱼》的吐槽也是真切实在的。
顶着「喜剧之王」的皇冠,周星驰多年来默默背负着光环给自己带来的重量。即便他本性并不搞笑,甚至还有些内向和忧郁。
周星驰的观众对于周式无厘头喜剧的需求太热切,以至于无论他拍什么,观众期待的都还是《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
在周星驰以往的作品里,更多的是用小人物的心酸戏谑,最终自我励志自我实现来引起大众的共鸣。当他抛开玩世不恭的表象,将立意陡然上升到大众并不熟悉的环保领域,上升到人与自然的高度,要让同一批观众接受良好自然会更困难一些。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空间的征服速度越来越快,其他物种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海豚湾里被虐杀的海豚们用默默带给人类水俣病的方式表达抗议,跟如今我们面临的疫情,其实是同一种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毕竟,「如果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那挣再多的钱也只是死路一条……」
周星驰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成长,作品也一直在努力转型,但他的观众却将他定格了上世纪90年代的美好回忆里。
当电影填不满观众对于周式喜剧的期待,甚至还隐隐透露出周星驰本性里对人性和现实的忧虑的时候,观众掀桌子也是正常。
2016年开年,在媒体追问下,周星驰只憋出了一句:「《美人鱼》就是一部超级大片。」
至于到底有多大?「就看到时你的屏幕有多大啦!」
如果以背后深刻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异类的悲悯之心来看,说屏幕多大都不及这部片主题大,是完全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