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我很熟悉。
虽然我不是北京人,但十八年的生活。让与这座城市有了割舍不了的缘分。
这里见证了我的青春成长,这里见证了我的北漂拼搏。
最近追看一部京味电视剧《什刹海》,颇有几分熟悉,又多生了一丝想念,尤其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里。
看着电视剧里的京韵京味,后海胡同,记忆里与北京的故事,在脑海里不断闪现。
要说北京什么样?
其实用两部电视剧,就能说明白了,《正阳门下》的魂,《什刹海》的味。
我有过曾深交的北京朋友, 我了解这个城市里胡同文化。
我爱这里最为寻常的小吃, 我爱秋天里四六城的好风光。
陌生的北京,没有思想准备,举止无亲,居无定所,曾经会淹没你的一切,
但熟悉的北京,便会被这里的热情所感染,这里的人让你感动,这里的景让你流连。
北京,热情,是真真的有,城市并不冷漠。
就像《正阳门下》的歌里唱到的一样:“
“天下有个正阳门儿 住着一群啥样人儿 要理儿要面儿要心气儿
坎坷磨不掉精气神儿 都说人生如戏心正才能是角儿
自古种瓜得瓜老天给谁开过后门儿 尝过黄连才懂平淡日子的甜味儿
小算盘打不赢光明磊落一根筋儿 堂堂正正去担当
我不怨岁月太深沉 花开花落几轮回 才懂春雨默默无闻
遮不住的太阳就像昧不了的良心 别问我为什么 别问我为什么?
因为我心里有一座正阳门”。
正阳门下,北京精神。
北京,包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里自不缺繁华锦绣,长安街十里风光,三里屯千树夜放,自是流光溢彩;
这是更不少人间况味,四合院万家灯火,胡同里百味人生,满是人间风味。
北京,是一座人情味很浓的城市, 人间烟火味,尽在街巷中。穿街过巷,寻味其中,忘不了:
鼓楼的炒肝、南门的涮肉、前门的卤煮,后海的爆肚,一瓶二锅头,八方交朋友。
在这里,陌生与否不重要,一桌偶相遇,两口小酒酌,一碗炸酱面,畅叙成朋友。
这便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在那些闯荡的日子里 ,就这样结交了知己朋友,也慰藉了那些年北漂难熬的日子。
北京小吃,看似平常,极是可口,就如清代《都门竹枝词》说的一样:
“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北京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
南城二环吃个遍,北村三环上过班;西郊五环闯过天,东边六环跑得欢。
帝都来得真是早,一晃走过十八年。心里总会有不舍,最爱一碗炸酱面。
从北京出来,身居南方,已经两年了。
这几天看着《什刹海》,忽然很想回去走走,忽然很怀念那里味道。
一首《听北京》,娓娓道心声:
“一盏灯,照亮一座城,那是谁的梦?谁的家?
一双眼,看沧桑变化,那是谁的院儿?谁的她?
听北京,一座城的情
那是谁许下的愿?谁的影?
听北京,花开的声音
在这里的每一步都有你“。
我真的想:在银锭桥上看夕照,在后海边上赏夜景;
在烟袋斜街走一走,在南锣鼓巷逛一逛。
我好想吃:烤肉宛的炙子烤肉,庆云楼的九转大肠;爆肚张的爆肚,九门小吃的小吃;还有聚宝源的酱肉,鼓楼一拐弯的炒肝。
盼得疫情去,老友重相聚。来一壶高碎,开几瓶燕京。
约三五旧友,围炉涮羊肉。旧日的美好,只盼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