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七野
晚上好,我是七野姑娘。
(相关资料图)
前段时间,一位挺出名的博主,发了条调侃朋友 " 夹子音 " 的视频。
有的女孩说自己因为 " 夹子音 " 的标签,遭受了很大的恶意。
明明是天生的声线,却被同学指责、被网友辱骂 ……
很难不承认。
夹子音,这个从网络热梗中演化出的厌女符号,已经带来了一种新的「声音羞耻」。
它建立在偏见之上,并伤害了一大批无辜的女孩。
夹子音,顾名思义,指夹着嗓子说话,让声音变得又细又嗲。
它流行的开端是一条全网疯传的短视频。
一个女孩坐在车后座上说:"giegie,你给我买这个,你女朋友不会生气吧?"
大家沉浸在玩梗的快乐中,做作地用夹子音和身边人对话。
直到一位名为 " 十三 " 的网红,拍了一条夹子音视频。
她穿着洛丽塔裙子,对着镜头喊 " 爸爸 "。
表示 " 想把她嗓子里的拖鞋抠出来 "" 好想抽她 "。
" 全网鉴夹 " 开始了,很多声音甜美的女生,无论是不是天生的,都在被无差别攻击。
店员莫名其妙被顾客骂" 死夹子 "。
还有一位老师,因为声音甜美,根本讲不下去网课。
学生们会忽略课程内容,在评论区刷屏 " 夹子 ",甚至夹杂着一些不礼貌的黄腔。
她说:这个梗恶意真的好大,我讲不下去课了,好希望自己哑了。
一位游戏博主,因为戴了牙套,口齿不清。
其实她的声音很正常,却经常在直播时被骂 " 死夹子 "。
她特意录视频解释,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牙套,却没有人听。
她说:那些人只是骂完人,就拍拍屁股走了,根本听不到道歉。
她的长相和声音都很甜美,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弹唱视频。
" 她连表情都会擦边 "
" 笑贫不笑娼,尊重每一种职业 "
称自己是单亲家庭,也没考上什么好大学,但听到她的歌就会觉得治愈,很心疼她被骂。
但转过头想想,她凭什么要遭受这一切?
只是因为她的声音听起来是夹子音,就活该被绑在刑具上,接受全网的谩骂吗?
" 夹子音 " 标签对女性的无差别攻击,我们简直再熟悉不过。
它是人们发明的第 N 个厌女词汇。
在此之前,有「绿茶婊」。
用来骂那些表面人畜无害,内心野心勃勃的 " 心机女 "。
有「花瓶」。
用来骂那些没有实力,靠外表 " 上位 " 的女性。
有「媛」。
住院化妆是 " 病媛 ",健身房自拍是 " 健身媛 ",穿短裙在运动会上跳舞是 " 舞媛 "……
甚至在今天,连 " 闺蜜 " 两个字,都带着一丝塑料味。
但很少有人知道。
" 媛 " 的本意,是指女子的姿态美好。
" 妓 " 的本意,是指美女。
" 嫖 " 的本意,是身轻便貌,勇健轻捷的样子
厌女词汇渗透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如同地心引力一般。
我们总是太过习惯地接受它传达出的,被曲解的寓意。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美好的词语被污名化,用来盛放对女性的恶意。
但污名化的可怕,绝不止停留在字面上。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描述了污名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大个别特征 , 将其负面化;
第二阶段:将负面特征格式化到对应群体 ;
第三阶段:将群体负面特征对应到个人身上。
一位博主声称自己花 500 元进了上海名媛群。
他本以为能在群里结识富婆,见识上层精英的生活。
却发现群里的人拼下午茶、拼酒店、拼丝袜 ……
都是一群物质拜金的" 假名媛 "。
一开始,不论假名媛事件是否为真,全网开始疯狂攻击上海名媛的虚荣和拜金,将她们臭骂一顿。
然后将虚荣和拜金的标签贴在全体 " 名媛 "身上。
最后掀起" 全网鉴媛 "的风潮,无论是不是假名媛的女孩,都得遭殃。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普通女孩,走在路上,都可能被理所当然地质疑一句 " 你的丝袜是拼的吧?"。
简直是无妄之灾。
而且,上海名媛的故事像模板一样,在生活中无限循环。
是从 " 绿茶婊 " 到 " 空口鉴婊 "。
是从 " 病媛 " 到 " 空口鉴媛 "。
是从 " 夹子音 " 到 " 空口鉴夹 "
无数女性躲在外貌羞辱、身材羞辱、月经羞辱的枪林弹雨之下。
现在,又有了声音羞辱、化妆羞辱 ……
这些标签,试图将她们变成模式化、平均化、媚俗化的景观。
在这个景观下,她们要呈现身材高挑、温顺多情,甚至 " 不太聪明 " 的「社会身体」。
一旦跳出了大众口味,就会被质疑、被攻击。
这无疑是对精神和生理的双重霸权。
在被鉴别、被羞辱、被比较的目光之下,女性就会离真正的自我越来越远。
贴标签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
适当地为个别事件贴标签,不上升群体,有时会促进事件本身的积极发酵。
但尺度很难把握。
一旦某个标签被网友玩梗、被怀有恶意的人放大。
就会催生出大量的焦虑、偏见、内卷、对立 …… 甚至仇恨情绪。
所以我们才会看见,夹子音从一个平平无奇的网络热梗。
到今天,已经害得许多女生遭受网络暴力,不敢开口说话,甚至希望自己的声音是哑的。
语言背后的侮辱性,正在为某个群体带来不可扭转的伤害。同为公共空间的参与者,我们或许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有些所谓的热梗,是不是披着玩梗的外衣,在催生负面的话题?
第二,某些群体中极个别的不良行为,该不该导向对一个群体的污名?
第三,过分强调大部分人的审美偏好,甚至去 " 鉴别 " 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个体,是不是对某些女性权利的打压?
事实上,答案我们都很清楚。
喜欢白幼瘦、讨厌夹子音,那很正常。
但这不代表一部分人有权利去 " 鉴别 " 那些不符合他们审美的人,用恶毒的语言逼迫她们遵守自己的秩序。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从病媛事件开始,一部分女性开始反抗。
她们说 " 我不是病媛 "" 我是媛又怎样?"
她们拼命解构对女性产生恶意的词汇,表示" 那些伤害我们的事物,可以被我们改变 "。尽管当她们挣扎着躲过一次污名,下一个污名可能又会迎面而来。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厌女的标签,在不久的将来,等着贴上我们之中的某些人。
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角度。
让更多人在接受一个词汇的刻板印象前,提前思考它背后的含义。
及时窥见,并拒绝接受它对女性散发的厌恶和抹煞。
另外,请每个遭受恶意的女孩,都不要害怕,大胆怼回那些 " 空口鉴夹 " 的人。
女性不是物品,更不是盛放污名的容器。
我们该怎样生活,从来只由自己说得算。
生而为人,凭什么被别人 " 鉴来鉴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