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 >

【世界新要闻】倒立定格,高难度旋转,80年代末的霹雳舞:一代青年的动感狂欢

时间:2022-11-10 09:54:05       来源:辣笔小妖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开放,众多新鲜事物一股脑涌了进来,让人目不暇接,崇尚自由,追求个性,整个社会蓬勃的朝气需要释放,霹雳舞就是在这时一夜之间流行起来的。

在当时,外国电影是国人大开眼界的主要方式,1987年电影《霹雳舞(BREAKIN)》在大陆上映后,里面动作古怪中带着狂野的舞蹈一下就把中国的青年人迷得不要不要了。

事实上,霹雳舞当时在全世界也刚刚兴起不久,在此之前,霹雳舞只是纽约街头年轻人街舞比赛的一种最好方式,毕竟通过打架占地盘这种可能造成流血的方式太野蛮。于是不服输的小团体之间就采取加大难度的方式让对方心服口服。


【资料图】

霹雳舞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各种手撑地的快速脚步移动、倒立定格。高难度旋转动作让霹雳舞看起来让人眼光缭乱,其动感和节奏感都让青年人热血澎湃,身不由已地动起来。

霹雳舞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酷"

一时间,霹雳服、花头巾、半露手指的皮手套,成了当时青少年最时髦的装备,有能力的舞厅都办霹雳舞培训班,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人们硬是靠着一遍一遍看电影来学习复杂的霹雳舞动作。精明的出版商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霹雳舞动作分解教材,在书店几天就被一抢而空。

在1988年,《霹雳舞》的中国版电影再一次让霹雳舞大热,这就是由陶金主演的电影《摇滚青年》,陶金早在1984就在香港观看到了《霹雳舞》这部影片,当时他还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

学习民族舞的陶金一下子被电影里另类的舞蹈迷住了,回到北京后他就疯狂地练习霹雳舞,甚至还找美国街舞高手学习过。后来陶金和作家刘毅然成为好友。

刘毅然根据他写了小说《摇滚青年》并将其拍成电影,电影反映了一个追求燃烧生活的舞者的勇气和信念。

电影推出让陶金一夜成名,也让霹雳舞更加火了起来,陶金甚至在1989年被邀请上了春晚,足见其热度和受欢迎程度。

霹雳舞成了当时年轻人的时尚,从大都市到小县城,每个巷口都是霹雳舞者的天地。

黄昏时分,少年们在双卡录音机放出的独特舞曲伴奏下,跳起"太空步",舞起"托马斯背旋",尽情地释放自我,就连课余时间,没事来个"扫帚舞""擦玻璃"也是学生们非常热衷的事情。

各地的霹雳舞大赛如火如荼地举行着,一大批舞林高手涌现了出现,孙红雷在1988年末逃课去了重庆参加一场比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的奖品是一台价值不菲的电冰箱。沙宝亮、罗绮、贾樟柯这些后来文艺界大佬当年都是霹雳舞的名将。

非常遗憾的是,霹雳舞热来得快,消失的也非常快,不到三年功夫,霹雳舞就退出了时尚界,现在看来,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当时新事物太多了,各种文化五花八门地涌进来。从电影《少林寺》放映迷中国功夫,到崔健一无所有唱起摇滚,再到琼瑶爱情故事,电子游戏机进入。青少年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也是厌倦最快的。

二是霹雳舞虽然看起来很冲击,但真正学起来,要学好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非常良好的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当时中国首届霹雳舞冠军杨子军是武术运动员出身,而亚军孙晨曦则是唱京剧武生的,普通舞者很难表演好霹雳舞中高难度的动作,这也霹雳舞被冷落的原因之一。

当然家长的反对也是霹雳舞不再流行的原因,霹雳舞在当时被看成叛逆和不入流。

贾樟柯曾在访谈中笑着说,自己天天得拿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服装和舞鞋,每天出去跳舞将这些装备收在塑料袋里,然后回家告诉妈妈自己是去同学家里学习了。

此外,因练习霹雳舞而打架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霹雳舞当时虽然盛行,但并不被认可。

时尚似乎总在循环着,近年来,霹雳舞再一次盛行,甚至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这里面有街舞重新回到大众视线的功劳,也有人们对霹雳舞更深层次的认识。

霹雳舞即英文breaking,打破束缚,超越自己,表达个性,这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谋而合。而这也是今天我们的时代精神---全力拼搏,永不言败,我们不说"我不行"!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