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作家周梅森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大博弈》28日晚落幕。这部剧聚焦中国重装行业发展历程,讲述了“非典型”企业家孙和平,面对国内外诸多强手步步紧逼,带领企业逆风翻盘的故事。秦昊,一个文艺片见长、塑造边缘型、个性化人物拿手的演员,过往的角色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如今第一次在一部宏大叙事、激情澎拜的现实主义大剧中“扛戏”,以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位“敢于用理想的火焰冲破固有一切障碍”的企业领导者。过往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国企领导者、尤其带领百年老厂焕发新生的企业家,已经有一个固有印象,但是秦昊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说,“我在这部戏格外注意要把孙和平演成一个同事、父亲、师哥……演员应该演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职业。如果脱离人的基础去演一个企业家,对我来说就是失败的。”
“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相信角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周梅森曾说《大博弈》是一部经济剧,观剧的门槛很高,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讲故事的办法:“我们决定要突破过去形成的讲技术革新、讲劳模英雄、讲厂子改造的套路。在拍摄时,剧的开头原本设计了一场国际会议,但最终决定这个故事还是应该从最接地气、最基础的故事和最好玩的场景讲起,所以后期剪辑的时候重新安排,把倒叙变成了正叙,也就有了现在的孙和平临危赴任北机厂厂长这个开头。”
但对于演惯了“平凡人”的秦昊来说,“孙和平”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离自己很远。相反,那是他从小记忆中的生活和身边的人。“我生长在东北,也赶上了国企改革,身边的很多亲人都经历、谈论过这些事情,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东北企业体制改革比较熟悉。所以我在看剧本的时候脑子里是有画面感的,里面的每个角色在我的心里面其实都是有原型的。”
《大博弈》的观众也发现了,这部剧很多剧情是靠台词来推动,对欣赏习惯是一种挑战。秦昊在接到剧本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担心观众的接受度。但最终让他迎难而上的,除了那份天然的亲切感,更重要的是孙和平这个人物对秦昊而言,来的正是时候。“以我现在这个年龄来看这部戏的剧本,我的经历和阅历让我能够明白里面所有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感受到剧本当中那种很生活化,又很巧妙的博弈的魅力,这些让我非常有创作的欲望。如果是十年前,我可能很难有这样的理解,所以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时机也非常重要。”
对于表演,秦昊的观点从来都不是超越自己,“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相信角色”。接演《大博弈》,他有很大的“企图心”:“我觉得既然我有机会出演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的正剧,就想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对表演的理念,对人物的理解带进来。比如说之前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一个能够带动百年老厂的主角,得是那种比较高大上的人物。我就想把他变成一个我脑海中见到的活生生的鲜明的一个人,如果用更生活化,更接地气一些的表达的方式去演这个角色,可不可以?我很想在这部剧里做一个尝试。所以大家也会看到,不管给厂子开会也好,或者碰到了一些困难等等,孙和平都是以一个正常的人的方式去表达,没有强加一些光环。我跟导演商量最多的地方也是在他身上再加点什么缺点,让他更像一个真实的人。”
孙和平开场在东南亚卖“耗子药”,他逆风翻盘的决心是随着剧情层
层展开才被观众看到的,被问到角色这些理想主义基因是从何而来的,秦昊说,他认为孙和平不能单纯用好、坏或是聪明、愚笨这样单一方向的词语来定义。比如剧里大家都叫他“孙猴子”,他确实很精,但是早期在和杨柳刘必定的博弈中他往往是处于弱势的,一直在吃亏。不过吃亏的最后他又能反败为胜、走到最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这个人物身上有一个词,那就是“真诚”,他认为真诚是孙和平身上最重要的特质。“孙和平是在一个传统国企里面成长出来的一代新国企人。他本身除了非常理解老国企的那一套语言体系和行为规范之外,又因为在东南亚从事贸易的经历等等原因,所以非常敢想敢干。他有着前瞻性、有着超前的思维,所以在当时那个时代他的一些做法在别人看来很疯狂。但是正因为他看到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所以他才更有决心,能够坚定地去实现理想。”
剧中,秦昊与饰演钱萍的万茜有不少即兴的戏。因人物众多,篇幅所限,孙和平和钱萍的感情戏很少,那么,如何让观众在非常有限的戏剧场景中,理解二人的感情建立过程,这是一个挑战。需要演员用肢体、情绪、一些碎词儿的即兴加入,在完成本来的戏剧目的的同时,让观众感受到两个人物互动的潜在情感流动,用秦昊的话说,就是“让观众觉得这两人有戏”。秦昊笑道,“这就‘强迫’我和万茜珍惜咱们每一场对手戏,只能把这场戏的信息说完以后,两个人再加点零碎的东西,一场一场,零碎的东西积累多了,就让大家慢慢带入到那种情景中,觉得这两人确实是可以在一起的,是应该在一起的。”
无论如何,孙和平大开大合的人生“爽感”跟《亲爱的小孩》《隐秘的角落》剧中人物还是不可同日而语。谈到未来择戏更倾向于哪种人物方向,秦昊坦言,性格原因自己很少演相同类型的角色,还是想让自己更多的跳出舒适区,去冒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