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的一篇文章《别吹了,这剧没爆》刷屏,登上热搜,引起热议。
(资料图片)
在文中,对爆剧的评判标准做出了概括,也总结出了今年的一些“爆剧”,当然还有“伪爆剧”。
根据标准提到了三部爆剧,分别是《人世间》《开端》《梦华录》;
小爆的有四部,《猎罪图鉴》《星汉灿烂》《苍兰诀》《警察荣誉》。
而“伪爆剧”点名的有两部,《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和《重生之门》。
那么这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1、网络数据
真实的榜单数据,在播出期间,各大视频平台的总榜单能占据第一或者第二,其它社交属性的平台热搜榜单,每天都能达到四到五条以上的自然热搜。
不管是榜单数据,还是热搜,都必须要真实的,不含水分的,不然就无从谈起。
2、社会讨论度
是否形成全民热议。
所谓的全民热议,可以靠着社会议题,可以靠题材、表达形式,当然,在这里的全民热议,不仅仅是网络上,还有现实生活中,能够成为一种社交谈资。
网络上的讨论度只是一部分,真正能够走到线下,现实生活中,掀起男女老少的讨论,那么真的就很爆了。
3、时间考验
是否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更是一部“爆剧”的重要指标。
也就是不仅仅是昙花一现,更是地久天长,不仅要在播出时期保持高热度,还需要创造出“重播”效应,真正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有着很高的热度。
4、口碑
豆瓣7.5分,是业内认可的“爆剧”的基准线。除了评分,还有评分人数,两者皆可,自然称得上“爆剧”。
5、演员加成
演员加成,就是作品是否对演员有着提升,包括商业价值,影视资源等。
总结起来,就是“不注水的数据、有口皆碑的社会讨论度以及演员能否通过剧集获得红利是检验‘爆剧’成色的试金石”。
依据这样的标准,可以看到当下被奉为“爆剧”的剧,就真的不是“爆剧”了,而是“伪爆剧”。
因为它们仅仅只有第一项,只符合网络热度,当然大部分都是靠着粉丝而刷起来的。
其中比较关键的两个指标,时间考验和口碑,这些所谓的“伪爆剧”完全匹配不上,因为大多数口碑都是不及格或者刚刚及格,这样的作品,如何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本身质量就存在着很大问题,只是粉丝炒作数据,或者资本花钱买热搜,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讨论度,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无人关注。
文章中特别提到了两部“伪爆剧”《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和《重生之门》。
因为它们都只是在站内拥有着很高的热度,但是根据站内热度的评判标准又显得分量不足。
如果按照评判标准来看,首先是网络数据,且不说是否真实,两部剧播出期间确实每天都有热搜,有着一定网络讨论度,但是现实讨论度无从考量,不过豆瓣评分都未达到标准。
《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豆瓣评分5.8,《重生之门》豆瓣评分6.7。
显然,口碑方面欠些火候,质量方面有着很大问题,这两部剧自然无法经受得住时间考验,所以被评为了“伪爆剧”。
当然,文中也提到了一些热搜霸屏的剧。
对于这些热搜剧,更是有了新的定义就是“自说自爆”,完全是圈地自萌,粉圈内部的爆剧,而并不是真正的爆剧。
虽然热搜不断,但是却常常会引起反感,正如文中所说“碎片化的热搜,不止会消耗观众的新鲜感,还会消解作品的完整性——观众在热搜上只能获得零星的‘爽点’,而无法了解到这部剧的镜头、画面、叙事手法与技巧,恰巧这些都是构成好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的大部分“爆剧”,实际上都是流量剧,如果放眼过去几十年的那些真正“爆剧”,可以说如今的这些“爆剧”显然不值得一提,更是讽刺不堪,会直接将这些“爆剧”的遮羞布给扯掉。
因为我们又总是能够看到翻拍经典,所谓的经典完全可以称得上“爆剧”,而翻拍之后的作品,大多数都成为了烂作,这还是值得好好反思一番的。
为何过去那么多经典,而如今总是自嗨的“伪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