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 >

少年天子朱厚熜智慧果决,导致老臣致仕、朝臣哭谏无果,达到目的_观察

时间:2022-12-04 18:06:22       来源:老王头说历史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是大明王朝难得的明君,可他唯一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却荒唐胡闹得很,堪称“亘古第一玩主”,以至于忘了留下后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在明武宗弥留之际,大学士杨廷和帮着不能再玩下去的明武宗,起草了一份遗诏。其内容是: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明武宗(图像)

随之,明武宗的母后慈寿皇太后也颁发了懿旨:

“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于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廿二日,年仅十五岁(十四周岁)的朱厚熜来到了北京郊外。随之,引发了系列礼仪之争。

一、秉持遗诏,亮出底牌: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太子的。

该以什么样的礼仪迎接新任皇帝,这本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既然人家是来继承皇位的,就应该用皇帝的礼仪去迎接。

可是,礼部尚书毛澄秉承大学士杨廷和的指示,要以皇太子即位的仪式迎接朱厚熜:从东华门进入皇宫大内,暂时居住在文华殿,然后再选择吉日良辰登基称帝。

但是,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熜执意不干。其理由是:“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明武宗的传位诏书、皇太后的懿诏确实都是这么说的。

最后,杨廷和等没能“压服”住即将成为小皇帝的朱厚熜,只好让他从大明门进入大内,并立即承继大统于奉天殿。

朱厚熜登基为帝(剧照)

二、轻重缓急,自有分寸:父皇之事可暂缓,母后之礼让不得。

朱厚熜承继皇位后,下诏说:“奉皇兄遗命入奉宗祧”。皇兄不假,但不是亲兄奶弟,不是一个爸爸。那么按照皇家的种种规矩,该如何对待“皇兄”之父母,又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亲生父母呢?

于是,更大的争议开始了。但朱厚熜始终秉持皇兄的遗诏办事:只是让我来当皇帝,没有说明什么其他事项。如果是让我来当皇太子,那另当别论。

大学士杨廷和及其他朝臣的坚持,虽然让年少的新皇帝不耐烦,但人家扛得住,就是不认可你们的做法。

杨廷和(剧照)

根据汉朝对定陶恭王刘康(汉哀帝生父)和宋朝对濮安懿王赵允让(宋英宗生父)的先例,朱厚熜要以明孝宗朱佑樘为皇父,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只能自称“侄皇帝”。

这种做法,小皇帝是绝对不愿意接受的。随之,朱厚熜与杨廷和等朝臣就僵持起来了,但少年天子也想尽快解决问题。

于是,朱厚熜就想通过权势、金钱打动杨廷和、毛澄等人,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但是,这两个人不识好歹,继续坚持己见。

一时间,朱厚熜愁眉不展,不得要领了。这时,另认个父皇的事情,有了顺应朱厚熜的转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新科进士张璁呈递奏折,大力支持朱厚熜,认为新任皇帝是“继统不继嗣”。也就说,朱厚熜是来继位当皇帝的,而不是来认父皇的。

张璁(剧照)

朱厚熜见到张璁的奏章后,兴奋地说:“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

但是,张璁是新进之士,势单力孤,难以影响以杨廷和为首的众朝臣。于是,朱厚熜只好先把他亲生父子的事情放一放了。

“父皇”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等等再说,但在如何奉迎自己的生母入京的问题上,朱厚熜却坚持用皇太后之礼。

杨廷和等人虽然一再表示强烈反对,但朱厚熜不改初心,并明确表态:如果不同意的话,皇帝不当了,自己和母亲一起返回封地。这样一来,杨廷和只得让步,按照朱厚熜说的办。

三、果决敢为,博弈成功:父母应得所得,伯父伯母该有也有。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朱厚熜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彻底解决自己亲生父亲的地位问题。杨廷和见当了三年皇帝的朱厚熜来者不善,欲改变以前有关“奉祀”的协定,就要求致仕,告老还乡,以示抗议。

此时,帝位已经相当稳固的朱厚熜,毫不含糊地批准了他的请求。再说,他也早就想把杨廷和赶走了。

杨廷和走后,礼部尚书汪俊趁机组织安排朝臣集体劝谏朱厚熜,不能改变以前的“以明孝宗为皇考”的协定。

劝谏朱厚熜的汪俊(剧照)

朱厚熜一见汪俊等人如此嚣张,就让全体朝臣都参与辩争,以论是非。

当前朝状元唐皋等比较影响力的朝臣阴奉阳违时,朱厚熜龙颜大怒了,并断然惩罚了相关朝臣。最后,汪俊等只好妥协:“于兴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备尊称。”

事情得慢慢来,欲速则不达。无奈之下,朱厚熜勉强同意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亲生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诏谕礼部说,十四日为自己的亲生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闻听后,一片哗然。随之引发了“群臣哭谏”事件。

这天早朝结束后,吏部左侍郎何孟春诱导众人说:“宪宗时,百官在文华门前哭请,争慈懿皇太后(孝庄钱皇后)下葬礼节,宪宗听从了,这是本朝的旧事。”

杨廷和之子杨慎、王元正、张翀等赞同何孟春的说法。随之,他们号召两百多位群臣,在左顺门集体跪着、哭着,要求朱厚熜改变旨意,可谓“声震阙庭”。

朱厚熜多次传旨令朝臣们退去,但杨慎、何孟春等执意不退,企图迫使朱厚熜屈服。

朱厚熜诏令锦衣卫抓捕朝臣(剧照)

忍无可忍的朱厚熜先是诏令锦衣卫逮捕了为首的八位大臣,随后又下令将五品以下的一百三十四位官员下狱拷问,将四品以上的八十六位官员停职待罪。

七月二十日,当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时,朱厚熜诏令将四品以上的官员停俸,五品以下的官员当廷杖责。其中,因廷杖而死的官员有十六人。

十八岁的朱厚熜雷厉风行、毅然决然地处理完了不识时务的朝臣们的“哭谏”后,那些与朱厚熜对着干的官员们都闭嘴了。

随之,朱厚熜为自己的生身父亲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为生母改尊号为“圣母章圣皇太后”。

当年九月,朱厚熜改称明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张太后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

于是,历时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最终以嘉靖帝朱厚熜的胜出而告终。

综上所述可知,当时的朱厚熜是一位聪慧且有主见的少年皇帝。在如此纷纷扰扰的事件中,该进就进,该退就退;从容应对,果决敢为。

由此可见,严嵩、徐阶等是难以与其比拼的!再者,如果朱厚熜能如此智谋勇为地治国理政,大明王朝焉能不兴旺发达?

主要参考文献:《明史·本纪第十七·世宗一》、 《明实录·明武宗实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