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 >

焦点热讯:秦昭襄王为何全心全意为范睢复仇?难怪可以在长平之战中取胜

时间:2022-12-05 18:50:25       来源:展翔的天马

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比较重要的一位大王,他在位的时间虽然比较长,但在他坐上王位的前三十多年中,秦国的权利力其实主要是掌握在宣太后和穰侯等一些外戚的手中,秦昭襄王就算拥有雄心壮志,想要一统天下,但权力不是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也是一筹莫展。

直到秦昭襄王得到了谋臣范睢,在范睢的帮助之下,终于夺回了权力,因此也有机会施展抱负。从这一点来看,秦昭襄王应该是非常感激范睢的,毕竟对于一个王者来说,权力是最重要的。


(资料图片)

虽然范睢在其他的智谋方面并不是表现得很突出,但秦昭襄王非常感激他,一旦秦国有什么军功可以上报,都将主要的功劳记在范睢的头上,说这是范睢的谋略才可以成功的。毕竟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每个人要想在秦国获得重要的爵位,那就必须通过立下军功来获得封赏。

其实范睢这个人的地位本来就比较低微,在魏国的时候,就曾经被他的老上司差点打死,现在他已经当上了秦国的丞相,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想凭借着秦国的实力来报他的私仇。

这个时候恰好魏国派使臣须贾出使秦国,这个人正是范睢以前的顶头上司,而当时秦国对外宣称他们的丞相叫做张禄,所以范睢就想戏弄须贾一番。

范睢穿回破破烂烂的衣服,打扮成非常落魄的样子去见须贾,须贾感叹范睢以前的遭遇,毕竟以前范睢就是在他的手底下工作的,现在看到他这么落魄的样子,心中突然生出了怜悯之意,所以就将自己的一件缇袍送给了范睢,又问范睢过得如何。

须贾在得知范睢是牵马车的,这时候他也正好要到秦国相府去拜见张禄丞相,所以又叫范睢赶车送了他一程。

等到了秦国相府的门前,范睢就说想要进去先为须贾通报一下,但是之后等了很久都还没有出来,这时候须贾就感觉到有些奇怪,才问在门口的下人:“范叔不出,何也?”

范睢,字叔。古时候人们称别人的字就是对别人的尊敬,在这里虽然须贾并不是对范睢很尊敬,但至少在称呼上并没有对他不敬。这时候下人就回答刚才那个人就是秦国的丞相,这使得须贾心惊肉跳的,马上就跪下要向范睢请罪。

由于以前范睢还在魏国的时候,须贾就曾经得罪他,他的确有杀害须贾之心,但就是在刚才,须贾又对他嘘寒问暖的,还送了一件缇袍。不得不说范睢这个人是非常容易受到感动的,现在已经没有了杀害须贾之意,但还是要羞辱须贾一番。

最关键的还是范睢还有另外一个仇人不在这里,他就是魏国的丞相魏齐,这个人以前差点要了范睢的命,所以范睢是必须要将他杀了,才感觉到痛快。于是对须贾抛下了狠话:“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这个期间秦昭襄王并不在场,要对付一个已经进入了全国的须贾,范睢当然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范睢与魏齐之间是私仇,而范睢为了报私仇却敢于利用他的职权威胁魏王,如果说没有得到秦昭襄王的默许,范睢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放出狠话。

接下来范睢向魏齐报仇才是重点。当须贾回到魏国之后,将他在秦国的遭遇一一向魏王和魏齐说明,这个时候魏王当然是不想与秦国闹僵,因为魏国的国力已经衰退得非常严重,经常都受到秦国的打压,根本就不想为了魏齐的私人恩怨得罪秦国。

而魏齐回想起自己以前对待范睢的手段,知道范睢是想要取了他的性命,魏王又是这样的态度,所以魏国他肯定是呆不下去了。当时七国的形势当中,唯一有实力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就属于赵国,所以魏齐只有选择到赵国去,才可以保住一条命,而魏齐又与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好友,躲在赵国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秦国已经将目光转到了赵国。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改革之后,穿胡服,习骑射,使得赵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只要秦国还想要统一天下,那么赵国这一道坎是必须要迈过去的,日后秦国与赵国之间是必有一战。

两强相争,必有一伤。秦昭襄王也担心赵国的国力比较强大,所以现在已经开始了考虑如何要消灭赵国,魏齐躲到了赵国,正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了解赵国的机会。

所以秦昭襄王出了一计,其名为帮助范睢报仇,实际上是想试探赵国君臣之间的默契程度。于是,秦昭襄王写了一封书信,邀请平原君赵胜进入秦国,简单的说明想要与平原君结为朋友。

秦昭襄王是所有的秦王里面比较出名的一位,就这样完璧归赵、囚禁楚怀王、鸡鸣狗盗帮助孟尝君逃离秦国等故事的秦王都是秦昭襄王,现在他又来故伎重施,想要将平原君囚禁在秦国。

秦昭襄王表面上说都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想要帮助他的丞相范睢报仇,打开天窗向平原君说明范睢的仇人就在平原君的府上,只要平原君交出魏齐就什么事都没有,否则就将他扣留在秦国。

以前秦昭襄王将一个国君扣留在秦国的事情都做得出来,现在又扣留赵国的一位王弟,这种事情他绝对会做得出来。但是赵胜之所以可以称得上平原君,成为战国的四大公子之一,他必须是需要摆出很讲究义气的那种人才行,否则因为秦王的威胁就马上出卖朋友,以后肯定是被人当成是奚落他的话柄,所以他就算被秦王扣留也不愿意交出魏齐。

平原君的这一决定正中秦昭襄王的下怀,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平原君扣留下来,使得直接交锋的人变成了赵孝成王。秦昭襄王就给赵孝成王写了一封书信,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秦王想要帮助我的丞相范睢报仇,这个仇人就在平原君的家中,只要赵王可以将魏齐的头颅送来秦国,就可以将赵王的王弟平原君放回,否则一直扣留在秦国。

这哪里还是范睢的私仇啊!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来看,简直就是一个国际事件。不过这也不得不说秦昭襄王的权谋实在是非常高明,在还不了解赵国实际的情况下,并不是直接派兵出去攻打赵国,要赵国交出魏齐。而是将这一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了赵孝成王,看赵王是如何作出反应的。这在《鬼谷子》一书里面有“欲闻其声,反默。”的权谋原则,秦昭襄王在这里也应用得非常好。

这样赵孝成王就已经坐不住了,他为了手足之情也没有顾及太多,立马发兵围住了平原君的家,目的就是想要去捉拿魏齐,然后换回他的王弟。可是魏齐很快就知道了消息,从平原君的府上逃了出来,但是他还能跑到哪里去呢?唯有逃到赵国的相府虞卿的家里,希望虞卿可以说服赵王,使赵王改变主意。

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也正是按照秦昭襄王的想法发展下去的,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就看他们君臣之间的协调程度了。如果他们君臣之间的协调程度并不是很强,那么在未来的战争中,秦国就有可能战胜赵国。

事情的发展也正如秦昭襄王所料,虞卿说了很大的道理,都无法说服赵王,所以只好解除相印,辞去赵国丞相一职,陪着魏齐一起逃亡去了。两个人先后又跑回了魏国,从而得知楚国的信陵君可以收留他们,但此时的楚国其实也没有实力可以对抗秦国,魏齐在见到信陵君的难处之后,就决定自刎。赵孝成王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取了魏齐的头颅,换回了平原君。

范睢的大仇终于得报,其实更重要的是秦昭襄王也摸清了赵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亲情对于一个国君来说的确比较重要,但这种关系随时都可以造成君臣关系的破裂,这也使得秦昭襄王明白,赵国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只要两国之间的战事拖得比较长,赵国的君臣之间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这样秦国战胜赵国的机会就来了。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后来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国与赵国对峙了三年,也到了赵国按耐不住的时候,本来赵国的主将廉颇是坚持防守的,赵国内部很快就中了秦国的离间之计,说秦国最担心的是赵国的马服君赵括,这也使得赵国将赵军主将换成了赵括,赵括是主将进攻的,就很容易被秦国打败。

因此,长平之战的胜利,秦昭襄王在帮助范睢报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