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萱小蕾
图:网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一、被比下来的那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他们才会跟兄弟姐妹比来比去。
发现父母对哪个孩子更赞赏,更引以为荣,就会觉得自己不受待见。
这一点,真是每个家庭都差不多。看《人世间》,周家把这种亲人间的复杂情感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
老邵看周秉昆写信时写一张撕一张,过来对他说:“给你爸写信这么难啊?”
秉昆说:“我不想骗他,但又不能告诉他……”
他纠结的是自己辞了国营酱油厂的工作,在经营饭店,虽然每月赚得比他们全家人工资加起来都多,但是没有编制。那时的人,大概都很在意这个吧。
所以秉昆害怕他爸也不在乎自己“赚得多”、在乎的是“更体面”。他也总想着让他爸对自己满意,毕竟周家这三个孩子中,他是那个被比下来的。
没有哥哥姐姐成绩好,没有他们聪明机灵,甚至也没有他们勤奋。
当然,这是大人给他的标签和定义。事实上,这个小儿子并不差。
而且对于这个家庭,他做出的贡献最大,最孝顺,最符合传统美德。
父亲,哥哥,姐姐,全都不在家,一年很难回来一趟。
是他一直陪伴着母亲,母亲生病成了植物人,床上躺了两年多,全凭他和郑娟伺候照顾。
姐姐的女儿还要放在家里,他们带了好几年。
他做得最多,得到父亲的认可却最少,也没听到左邻右舍对他的称赞。
他哥他姐考上了北大,他爸便带着大家去附近邻居家到处拜年。
听所有人夸他哥娶了省长这种“大人物”的女儿,夸他们兄妹是名牌大学的学生,给老周家争了光。
父亲听到这些很有面子,很满意,对大儿子和女儿也就更客气更关切。
这让周秉昆很郁闷,好像这个家里就他一个人没出息,娶了个带着别人儿子的寡妇,自己也只是一个工人。
委屈的他开始觉得:自己要不是照顾母亲,照顾姐姐的女儿,撑起这个家,自己也一样能考上大学,能更有出息。
为此跟他哥争吵,还动手打架,送他爸到车站,两父子也因此吵了起来。
回家后他就辞了工作,跟人做生意当老板去了,虽然赚钱不少,但是编制还没拿到,这自豪感就还起不来,或者说依旧担心他爸看不上他。
一直没给父亲写信说这件事,一来是有些负气,二来也是怕父亲对他更失望。
提笔写信,是因为他哥的岳父去世了,提醒他说:“父母真的会死,给爸写信吧……”
二、父母最喜欢的,未必是最有出息的孩子
这一家人的情况,其实是许多家庭的缩影。一个家里孩子多了,父母想要完全公平公正对待大概是很难的。
即使在吃穿用度物质上可以公平,情绪情感关注上也会有所不同。
这是父母的原因,也是孩子性格的原因。毕竟父母跟孩子也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跟自己合得来的性格,自然也就亲近一点。
比如我家两个女儿,我妈跟我姐的关系可能就要微妙一些,跟我就要正经一些。
因为我姐跟我妈是可以聊天拉家常甚至谈感情问题的那种,而我性格比较正经,就会无趣一些,时间也少一些,就只会说正事。
而且我姐会揣摩父母的心思,有时父母嘴上拒绝的东西,心里可能还是想要。
但我可能就忽略了,我是比较直来直去那种,我姐就会坚持她的做法,去做到让父母高兴的程度。
比如什么节日,我姐给我妈买束花,她嘴上提前就拒绝,就不要,说浪费,但真买了,她还是很喜欢的。
换个角度说孝顺,周秉昆的哥哥姐姐都不在家,姐姐就觉得有些内疚,不想再考研上学,想回家陪她妈,想尽孝。
但她丈夫说:“孝是应该的,毕竟百善孝为先,问题的关键是对孝的认识。孝其实分两种,一是养口体,一是养心智,前者是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后者是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他认为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听起来很有道理,人的确也有这两大需求,一个是衣食住行上的照顾,一个是精神上的满足。
留在身边照顾的是衣食住行,功成名就让父母有面子的精神满足。
可惜的是,大部分父母都容易像周爸爸那样,无意间就忽略了身边照顾的那个孩子,重视了让他们有面子的孩子。
能理解的是,周爸爸自己也常年不在家,没有享受到小儿子的照顾。
但周妈妈显然不同,如她所说,她觉得秉昆比哥哥姐姐强,也最喜欢他。
因为小儿子的陪伴和照顾让她活得很安心踏实,也很舒服幸福。
没得到父亲的认可,但是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周秉昆的心里也是安慰极大的。
他对母亲许诺,自己将来也会是个大人物,他要一直陪在妈妈身边,也要让她脸上有光。养心智,养口体,他要全包了。
三、问心无愧做自己,尽心尽力去孝敬
这么一看,他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妈妈是理解他的,是认可他的。
妈妈也是看得最清,说得最对的,毕竟周家这三个孩子真要比的话,周秉昆的确比哥哥姐姐强。
哥哥有自己的事业,走了。姐姐追寻自己的爱情,走了。
他一直陪着妈妈,踏实乖巧地过日子。后来是受姐夫和姐姐牵连,进局子呆了半年。
周妈妈也是因为这事才成了植物人,若不是他和媳妇郑娟、哥哥姐姐没办法顺利去考大学过自己的日子。对于这个家,他的确是很重要的存在。
所以父亲应该也只是一时没看清,或是一时体会不到,按理说父亲也是个通透清醒的人,是个明事理的人,迟早会理解到小儿子的委屈。
现实中,那个看上去没赚到多少钱或没有多少光环的孩子,多半是让他们觉得没面子的。
于是自然而然倾向于那个让他们“有面子”的孩子,所谓的“一碗水端平”也是很难的。
所以兄弟姐妹多的话,还是要自己想得开,自己会调节情绪。
不要太在意父母或外人的看法说法,当然,不服输地去努力、誓要成为让父母有面子的意图可以有,但不要把自己逼迫得太痛苦。
被认可很重要,但是他人对你的喜欢原因是很复杂的。如同上文所说,有时候也要看彼此性格三观之类是否合拍,父母也一样。
未必因为你有多大出息或多有钱,若他们只看这个,那么你也不必勉强他们喜欢你,做自己就好,以自己问心无愧的方式去孝敬他们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