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 >

1981年,杨少华为何怒怼马志存:你要不是傍上苏文茂,谁认识你啊

时间:2022-12-21 06:50:34       来源:归零之期

天津的杨少华先生是“宝”字辈的相声名家,今年已经是90岁高龄了。

相声界有个规矩叫“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意思是在舞台上可以互相开玩笑,但下了台还是非常讲究相声辈分。

“文”字辈的相声演员看到杨少华大都会喊他“师叔”,也有管他喊“杨先生”的。不过也有例外,像苏文茂和马志存都是直呼其名,直接喊他“少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杨少华。

杨少华先生

杨少华1932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杨少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他和母亲、姐姐相依为命。

1944年,杨少华的姐姐托朋友介绍,把12岁的杨少华送到了北京启明茶社当学徒。

北京启明茶社被誉为相声界的“黄埔军校”,那里汇聚了大量的相声名家,如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侯一尘、刘宝瑞、王长友、常宝霖、常宝霆等。

当时苏文茂、赵振铎等人也在启明茶社当学徒,他们是一边学艺一边演出。

不过杨少华到启明茶社当学徒可不是学相声,他是去学跑堂的,也就是扫地、送水、干杂活。

杨少华脑子灵活,和大他3岁的常宝霆、苏文茂关系比较好。当然他们当时都是10多岁的孩子,也有吵架甚至打架的时候,不过打闹结束也就和好如初了。

苏文茂管杨少华喊“少华”就是从1944年开始的,这一喊就是几十年。

文哏大师苏文茂先生

常宝霆对杨少华非常好,常常叮嘱杨少华:“你得学相声,靠扫地打水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常宝霆不但自己教杨少华说相声,还在父亲常连安面前为杨少华说好话。

常连安后来不但同意了杨少华学相声,还帮他指定了一位师父郭荣起,这背后都有常宝霆的功劳。

郭荣起是“寿”字辈的相声艺人,同时还是常连安的妹夫、常宝霆的姑父。

郭荣起本来是不喜欢杨少华的,可常连安既是老板又是大舅哥,所以他只能默认。

就这样杨少华成了中国相声第六代传人,为“宝”字辈。不过当时没有跪拜更没有“摆知”,所以新中国成立后郭荣起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过杨少华这个徒弟。

不过常宝霆倒是一直承认杨少华这个师弟。多年以后,杨少华提起常宝霆总是心含感激:“没有常家就没有我杨少华,没有常宝霆师哥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杨少华从北京来到天津,在一家钢厂上班,后来调到天津南开区曲艺团,成了一名相声演员,当时为杨少华捧哏的就是马志存。

马志存

马志存(1937—1993年),天津人。马志存自幼喜欢相声,曾经从事建筑业,还卖过包子,业余时间经常表演相声。

马志存参加过天津第一文化宫相声学习班,1960年拜到相声名家赵佩茹先生的门下,成了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

马志存于1962年调入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和杨少华成了搭档,为杨少华量活。

马志存比杨少华小5岁,按相声辈分他应该管杨少华喊“师叔”。两个人刚开始合作的时候,马志存确实是喊“师叔”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志存慢慢就开始喊“少华”了,因为是搭档,再加上两个人也经常开玩笑,杨少华也只能认可。

1977年,杨少华、马志存都调到了天津市曲艺团。

杨少华从逗哏变成了捧哏,他给马三立先生的大儿子马志明“量活”;马志存还是捧哏,他是给苏文茂先生“量活”。

杨少华和马志明合作不到3年就分手了,他开始和苏文茂的徒弟刘俊杰搭档;马志存则一直给苏文茂捧哏。

马志存和杨少华合作时,根本没有什么名气;跟“文哏大师”苏文茂合作之后,慢慢也有了名气,后来名气越来越大。

马志存名气大了,脾气自然也就见长了,架子也端起来了。在年轻演员面前,马志存就像个教师爷,开始信口开河了。

苏文茂和马志存

不但如此,就是在苏文茂面前,他的态度也不一样了:

马志存刚开始他为苏文茂捧哏时,都是恭恭敬敬地喊“师哥”,后来叫“大哥”,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喊“文茂”,到后来他总是拍着苏文茂的肩膀说:“哎,我跟你说个事。”

苏文茂比马志存大8岁,他也从来不计较这些,总是一笑了之。苏文茂的徒弟刘俊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劝师父说说马志存,苏文茂总是哈哈一笑:“没事,谁能没点脾气。”

苏文茂不以为然,却有人出来打抱不平了。这个人是谁呢?杨少华。

杨少华不是和刘俊杰搭档了吗?他怎么会出来打抱不平呢?这主要还是马志存自己惹的祸。

改革开放之后,曲艺团开始组建承包队,到全国各地巡演,当时叫“走穴”。

曲艺团的弦师陈鹤鸣组建了一个承包队,自任队长,刘俊杰担任队委兼会计。按照当时团里的规定,不能组成单纯的相声大会,所以队里还有西河大鼓、乐亭大鼓等曲种,相声演员只有四位:苏文茂和马志存、杨少华和刘俊杰。

刘俊杰和杨少华

承包队在外面演出一场都是7个节目,其中相声是三个节目:杨少华先说一个单口相声,接着再和刘俊杰说一个对口相声,最后攒底的节目是苏文茂和马志存的相声。

杨少华多演一个单口相声,他心理会平衡吗?杨少华不但心理平衡,还偷着乐呢,因为是承包制,多劳多得,他多上一个单口相声,就多得一份钱啊。

1981年承包队在山西长治演出的时候,因为当地有不少天津人,所以节目非常火爆。承包队和剧场签订了一天演七场、连续演七天的合同。

一天演七场,从早上一直演到晚上,一场杨少华就得上两次,一天下来他得上十四次。杨少华说单口的时候是穿大褂,说对口的时候是西装,那几天杨少华每天光换衣服就得14回。

杨少华、刘俊杰等人的合影

不过杨少华并无怨言,因为他上14回,就得14回的钱,所以他虽然累得满身是汗,可他依然是非常高兴。

马志存和杨少华在一起的时候,就喜欢嘲讽人,跟了苏文茂之后,依然是这样。

马志存看着满身大汗的杨少华,大嘴一撇:“少华,你这么玩命也没有我们单档挣得多。”

原来苏文茂和马志存是“攒底”的大蔓儿,他们和承包队再承包,按比例分成,这叫“单挡”。当时苏文茂和马志存跟承包队是三七开,也就是他们俩拿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十队里其他人再分。马志存和苏文茂拿的百分之三十,两个人再四六分成。

杨少华哪里是吃亏的人,他想都没想,直接开怼:“马志存,你傍上苏文茂就以为自己也是角儿了?要不是苏文茂,谁认识你是谁啊?”

马志存脸有点红了,他张开嘴刚想反驳,没想到杨少华接着开怼:“马志存,你小子除了蒸包子比我强,哪儿哪儿都不如我!”

马志存以前卖过包子,他最不愿意人提这一段儿,所以他扭头就走了。

马志存没占着便宜走了,不过他的话倒提醒了杨少华,杨少华当即就决定装病罢演。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