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相关资料图)
《流浪地球2》来汉三进校园
播撒科幻的种子导演郭帆是真诚的
武汉大学学生现场提问。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摄
《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现场拨通了吴京的视频电话,吴京隔空点赞:“你太帅了,小伙子!”
《流浪地球2》主创人员与武大学生现场交流。
长江日报记者许魏巍摄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3月6日、7日,导演郭帆与《流浪地球2》剧组接连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武汉大学。一部电影上映后,导演带着演员们去各个城市路演,是电影宣传的常规操作。但上映已经45天了,郭帆还在带着主创团队辗转各地路演,去的还都是大学、中小学,这就极少见了。谁都能看出,尽管影片距离40亿元大关只有一步之遥,路演也很难对票房有多大影响了。但郭帆不仅在不停歇地跑,而且跑得乐此不疲,用这一轮名为“开启想象力”的校园路演,努力“送你一颗科幻的种子”。
■“辩手”郭帆:“差点听不懂题干”
剧组第二次来武汉,不再是吴京、刘德华等明星,而是郭帆和导演组、制片人等幕后主创。他们面对的,不再是粉丝们狂热的追捧,而是学生们难上加难、堪比答辩的发问。但在一天半里,郭帆的表现让人明白了,为何《流浪地球》系列能得到电影人、科学家、企业的鼎力相助?为何郭帆会被戏称为让人无法拒绝的“科幻妲己”?
他太真诚、太认真了。
得知郭帆到来,武汉市四十九中的高一学生山盟,和该校科技创新社团的小伙伴们一起,连夜“肝”出了一个机械狗,郭帆当场连线吴京,并邀请这位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剧组。在武汉大学路演后的媒体采访时,一位意犹未尽的学生,趴在窗口“围观”了采访全程。
除了难以抑制的喜爱,学生们给到郭帆更多的,是高难度的提问。“在数字世界中,丫丫没有与外界接触,缺少心理成长的丫丫还算拥有完整的一生吗?”“您对电影中的‘太空休眠舱’有怎样的技术设想?”……从科技、法律到伦理,学生们的问题深刻而硬核,被郭帆形容为“答辩”,调侃自己“差点听不懂题干”,但他其实不仅听懂了,而且认真思考了,总能一一作答,“在数字生命世界中,不存在身体与心理上的成长,只存在神经网络的不断学习。但作为一位父亲,就算化作一串数字,图恒宇也会奋不顾身地进入数字生命世界,与女儿重聚。”“冷冻休眠技术存在一个难以攻克的问题,冷冻形成的冰晶会刺破人类的细胞膜,期待未来你能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导师”郭帆:现场翻看学生简历
作为一名法学生,拍出了两部重要的中国科幻电影,郭帆难免被学生们视为“导师”。在武汉大学的互动中,一位同样学习法律的大学生特意带来了简历,郭帆赶忙收下,并喊话台下的学生们,“大家带了简历的,都交给那位穿白衣服的工作人员。”拿着一叠简历,郭帆当即单膝跪在地上,仔细地翻看起来,还不忘点赞,“你的字真好看”。
一位广播电视学的大二学生,则分享了自己的困惑,“如果我想从事专业的影视制作,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郭帆将话题交给制片人龚格尔,自己安静地站在一旁。待龚格尔回答结束,送出海报,人们都以为要转到下一个提问者时,郭帆才再次接过话题,“我想好了,现在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他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毕业时的迷茫,我也经历过,那段时间会比较痛苦,眼前模糊不清,看不清自己的路。如果要做艺术相关的工作,要客观、实事求是地判断自己有没有天赋。否则,没有天赋的人强行朝前走,会非常艰难。如果确定好自己有相应的天赋,接下来就是认清前面的路,不管有多远、要多长时间,走就好了。你的努力,老天会看见。”他回忆起自己选择电影的那一瞬间,“我大一时是学法律的,但在下半学期,脑海中忽然有一个画面,当我八九十岁躺着,问自己,有没有后悔这辈子有什么事没做?我突然想到,可能就是没有拍电影。”那一刻,他做了决定:去拍电影,拍科幻片。并且立刻行动,开始短片拍摄。“人生是一次体验,你找到自己的那个价值点,不管成败,就奔它去吧。”
■“科幻播种者”郭帆:校园路演想继续跑下去
“这轮校园路演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在刷新对现在孩子们的印象。一开始,在小学、中学里,我们还准备了一些科普环节,后来都删掉了。因为没啥可科普的,我们反而经常‘被科普’,有些孩子提出的问题很深入,问得我们哑口无言。”郭帆提及在武汉市49中的情形,“我感觉是一场答辩会,一直在绞尽脑汁,想怎么去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回忆自己十几岁时的样子,他感慨,“今天这些孩子们的表现,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远超过我们那代人。未来可期,这是有希望的一代人”。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科幻电影更深远的价值显现出来。“我也是在青少年时期,因为一部科幻电影埋下的种子,才一直想做科幻片。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郭帆对华师一附中一位学生的信印象深刻,“他说他看到电影里有外骨骼装甲,然后他特别想从事外骨骼的研发工作,帮助残疾人。这些让我们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因此,这轮校园路演,他想继续跑下去,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更多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