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 >

故事人 对话导演左志国:《荒原》是一次「陆上行舟」:环球时讯

时间:2023-03-10 18:57:28       来源:烹小鲜

这是鲜喵的第2135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小明


(资料图)

Pengxx01·电影

当《荒原》的人物、戏剧冲突都降到最低的时候,左志国清醒地认识到本片肯定不会是一部“大众”的电影

在电影院看一部90%的时间里只有一个人孤独求生的电影,是一种什么体验?

或许你会想到《127小时》《活埋》等一系列经典外国电影,但是如今,中国也填补上了这一类型电影的空白。

这部电影便是3月3日全国公映的电影《荒原》。

本片由左志国自编自导,任素汐、李晨主演,讲述了一同进入荒原寻找父亲踪迹的丛来(李晨饰)、丛林(任素汐饰)两兄妹,因遇到一场沙暴,哥哥身负重伤,妹妹只得一个人走出荒原,为他们两人的生命寻求一线生机的故事。

该片发布宣传语“每个坚持下来的人都曾穿越荒原”,近日在网上感动了无数观众,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本片的好奇心。

烹小鲜(pengxx01)对话《荒原》的导演左志国,他从影片的创作历程、演员选拔、幕后故事等维度,为我们详细拆解了这部颇具实验性质的影片。

虽然《荒原》的镜头中大部分都是一个人,但是拍成这部电影,需要许许多多的“一个人”。

从剧本到银幕

左志国最初的想法是做一部简单的电影,故事简单到全程只有一个人、一句台词,一个场景,一个从a到b的线性叙事,但是其中的情感可以保持一些丰富性。

除了个人的兴趣之外,还有多年的迷影生活对他的影响。法国导演布列松、德国导演赫尔佐格、丹麦道格玛95实验影像运动都曾带给他很多灵感。

“简单地拍一个人、一件事”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所以《荒原》是他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任素汐与导演左志国片场交流

在剧本创作阶段,左志国观看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纪录片,并且采访了一些专业知识丰富的户外救援工作者,获得第一手创作素材。当影片开机之后,剧组依然“常驻”一位某户外救援队的队长,力求在大银幕精确还原野外求生的真实影像。

“所以我的剧本是写得很开放,到了现场以后再加细节。”左志国导演如是说道。

《荒原》的剧本主线是跟着“丛林”这个人物走的,因为题材的特殊性和极致性,剧本在创作阶段故意没有写的很细致,反而留出很多“气口”,等待在拍摄时填满。

“举个例子,我们剧本可能只有一句话:水没了,她要去寻找水源。我们就要拿着这句话跟户外指导去碰,一步步延伸出戈壁滩上找水源的可行性与具体细节,最后再将这些细节填补到实际的拍摄中。”

在最终的影片呈现中,有一处丛林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取水的情节,就是导演采纳了户外指导的科学建议后拍摄的。

导演相信观众通过这些真实的细节,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荒凉的戈壁中就地取材,运用自己的求生本能、毅力与智慧维持着自己最基本的生命体征活下去的时候,一定会被这样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到。

“本片注定是为一部分观众服务的”

当《荒原》的人物、戏剧冲突都降到最低的时候,左志国清醒地认识到本片肯定不会是一部“大众”的电影。

“《荒原》一定是偏小众的电影,它的剧作和影像都是偏实验性的。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我索性做的极致、任性一点,没有去设定那些讨好大多数观众的情节,而是更多地聚焦人物和事件本身,追求一种真实感。”

“基于这一点,片中不会有类型片一般的情节发生。我故意把节奏放得稍微缓一些,甚至影片的情感浓度也稍微往下降一降、清冷一些。我觉得这样做,这部影片的调性才是对的。它注定是是为一部分观众服务的。”

《荒原》的“极致”体现在它的叙事结构上,影片用了“表里”两层设计来完成全片的“叙事魔方”。

表层是时间:影片里的时间一共有7天,导演将7天(14个日夜)拆分开,每一个白天和夜晚发生什么都安排好,并且每一天一定比前一天遇到的麻烦更大,危机紧迫感更强。其中最大的危机,就是渐渐消耗的水。

导演也坦言:“除了水之外,我不知道在戈壁上还能给她制造什么困难,能让他更加绝望。因为真实情况下,戈壁上基本不会遇到太多危险的东西。你说狼群,不可能,100年都不会有一群狼在戈壁上跑,所以饮用水对丛林来说是最直观、最真实、最迫切的困难。”

影片的里层则是丛林这个人物的内心成长,这一层也是全片的重中之重。当哥哥被沙暴“伤害”之后,丛林必须一个人咬着牙走出荒原,寻找救援力量来救伤重的哥哥。

但是当她走到中途,收到了哥哥提前录好的视频,告诉她出发之后没几天可能就死了,那种精神上的打击与“缺水”的外部困难累加在一起,使得这个人物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张力。

细节“狂魔”

在电影已发布的海报中,有一张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任素汐饰演的丛林疲惫而茫然地望向远方,干枯的头发被风微微吹起,脸庞也因被风沙蹂躏多时而变得坑洼不平,而嘴唇上干硬、泛白的嘴皮更是让观者心疼不已。

虽然观众都知道这样的任素汐是化妆所致,但是脸部细节的丰富性还是让人一时间恍惚地认为这是一张真实的照片。

左志国导演坦言,任素汐是他的第一人选,因为她坚毅的脸庞看上去就像“真的能从戈壁滩走出来的人”。

“素汐之前拍戏都是在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比如《驴得水》《无名之辈》《半个喜剧》等等,基本都在城市或乡村取景拍摄,都有很好的生活机能和安全性。但是在《荒原》中,这种安全性、舒适性完全被剥离掉了。这种剥离跟片子的核心是一致的,一个女人丢掉了城市生活中的一切,比如手机、相机、口红、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开始在荒原中生存,这种极致性是我非常想挑战的。”

在影片的前半段,有一笔亮眼的设计:因为丛林的疏忽,她生起来的一把火把她所有的东西都烧掉了,这其中包括有用的、没用的一切,比如遮脸的帽子、望远镜、地图、指南针等等。

导演利用这场大火,彻底将她赖以生存的人类文明造物剥离殆尽,开始真正一个人面对大自然的各种挑战。

缺水、风沙、暴晒,这些都是日常基本操作,导演坦言,剧组的安全保障做得很好,如若不然,拍这部电影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在一些小困难上,他们和丛林却有着相似之处。

“我们面临的很多困难都是细碎的,它们就像卡在鞋里的沙子,不致命,但会一直在煎熬。例如拍风的戏,演员需要在风里面,可能有时候她要表达情感,要睁大眼睛,然后风沙就全灌进眼睛里了。这在戈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毕竟大粒的沙子进眼睛特别难受,素汐拍完那场戏一直在哭。”

“还有一次,我们拍追赶直升机的戏份,当时地表温度65度,素汐往返爬高坡数次,这样剧烈地消耗体能之后,心率已经很不稳了,当时我们已经请医疗队在旁边随时待命了。但是最终还好,拍摄过程中没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全是这种琐碎困难的堆砌。”

“我不会刻意追求个人风格”

左志国导演刚入行时是广告导演,直到40岁才有机会真正拍电影。当我们谈到为了拍电影“曲线救国”的路径,导演本人非常坦诚。

“我一直都想拍电影,但是一开始新手写剧本,没有人认可你、没有人会给你投资,这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还是要生活,还是要每天为了柴米油盐过下去。对我来说,广告是距离电影最近的行业,然后它既能维持生活,又有拍摄的片场感,并且广告也是用视听语言在讲故事,所以我就选择了当广告导演,我觉得这是一条通向电影导演的捷径。”

当左志国导演真正拍了电影之后,颇有他的偶像赫尔佐格“陆上行舟”般的豪迈气质。

导演左志国在现场指导表演

左志国坦言喜欢多尝试不同类型和不同表现手法的影像作品,因为在担任广告导演期间,会为不同的客户服务,从而要接受不同的类型要求与影像质感。在这样的要求下,左志国就会逼自己不停尝试不同的风格,这样的思维也延续到了如今的电影创作中。

比如左志国导演的前作是一部多线叙事的悬疑电影《云雾笼罩的山峰》,今年就祭出了只拍一个人的《荒原》,至于下一部会拍摄什么,左志国导演卖了个关子,不过还是表示,依然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电影类型。

虽然尝试不同类型的题材对导演来说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但是如此百变的类型选择对导演的风格的建立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个问题,左志国导演非常“佛系”,坦言对个人导演风格的建立并没有太多强求。

左志国最欣赏的导演之一是拍过《教父》《现代启示录》等经典电影的科波拉,他从前也是广告导演,也是40岁开始转行拍电影,并且同样是涉猎多种类型片创作的“全能型导演”。在访谈的最后,导演笑言:“科波拉就是我的榜样。”

导演左志国在现场指导表演

注:全文图源网络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