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按照惯例提示一下,本文含有轻微的剧透,但基本上不影响观影体验。
如果网购想买一包核桃,结果到货的时候打开快递发现是一包红枣,消费者是什么感受?
如果去泡泡玛特买一个茉莉的盲盒,结果拆包装的时候打开发现是发呆哪吒,消费者又是什么感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感受就跟看完《神奇女侠1984》之后是一样的——我感觉我花钱看了一部完全不是我想看的片子。而且最要命的是,明明演员和前一部是一样的,预告片里的镜头也都有,但是片子的类型却从超级英雄电影变成了一个半说教的文艺片?我点的是西红柿鸡蛋汤,是西红柿切好、鸡蛋打好做成的汤,而不是西红柿没切、鸡蛋连壳一起煮的黑暗料理!
上一次有这种看完电影非常难受的感觉——还真是有,但是要追溯到2年前了。对了,熟悉的朋友可能也会想起来,那个IP一样非常热,大众期待非常高,预告片一样看完让人觉得很有兴趣。但是到了电影院看到一半就想骂人的电影——《爱情公墓》。哦不对,是《爱情公寓》电影版。
不过网友在豆瓣上的打分还是非常符合网友的内心里的落差的。之前的几部电视剧评分都在7以上,这个电影直接只有3.2分,而且口碑非常的差。
虽然《神奇女侠1984》目前口碑还没有烂掉,但是可以预见这个IP至少在国内已经很难再吃香了。
理由也很简单——《神奇女侠1984》犯了和《爱情公寓》电影版差不多的商业模式问题:货物与描述不符,消费者要求退货(但因为退不了所以只好在网上发泄不满)。
我相信大部分朋友去看《神奇女侠1984》的想法跟我是一样的,都是奔着以欣赏色列美女盖朵披荆斩棘、痛揍坏人的超级英雄电影去的。因为女性作为超级英雄主角的电影在这个年头凤毛麟角,如果非要加上的话,斯嘉丽主演的《攻壳特工队》也勉强算得上(但显然没有续集了),所以难得有这个女超级英雄IP活下来,大家都是喜闻乐见的。
如果说导演和制片方不懂观众的真实需求,这个理由我是绝对不接受的。如果他们真的不了解,那为什么能把我们最想看的打斗、刺激的镜头做成那么有吸引力的宣传片?看过宣传片我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去看热血打斗电影,结果看到了电影是一部言情加破解谎言加呼唤人人都多一点真诚的文艺片?网友说的没错,大部分人想看的精华都已经在宣传片里播完了。
且不说《爱情公寓》电影这种让人觉得虚假宣传的国人电影,外国人可能的确不知道。那么横向对比一下《惊天魔盗团》总可以吧。《惊天魔盗团》第一部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剧情吗?我们观众是为了剧情上埋有伏笔和诡计去看的吗?我们要看的是视效,是精彩的魔术!不是第二部里各种为了揭露谁谁谁有什么阴谋这种“无聊”的把戏。
《神奇女侠1984》也一样。电影可以节奏慢,可以铺垫多。但是最后跟大反派决战那一下,故事推进到高潮部分,总得打一架吧?但是《神奇女侠1984》就不,非要让神奇女侠用自己的嘴,也就是用语言来净化反派的心灵。
用语言一决高下的电影也不是没有。比如处理的比较好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最终决战可以是用语言,因为反派西瓦尔·格雷夫斯一直相信“语言才是最大的魔法”。他擅长的是蛊惑人心、组织属于自己的势力,所以正反对决本质上是正邪理念的对决,用语言合情合理。
处理的一般的是《奇异博士》,最终决战只能是语言,因为奇异博士打不过反派多玛姆,只能不断的在时间重塑中劝退。这个虽然算比较合理,但还是遭到了吐槽。
但是《神奇女侠1984》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处理!上一部大战战神阿瑞斯不是很精彩很刺激吗?给观众留下了不错的影响。续集这一部就改成了思想的交锋了?客观地说,《神奇女侠1984》也在之前埋了伏笔,比如充满暗示的水门酒店,比如一开场的竞技赛场作弊等等,这只能说是这个电影唯一的可取之处了——如果这个电影不叫《神奇女侠》的话。
总而言之,《神奇女侠1984》就是一个披着同样演员的皮和IP,但演着不一样类型的“换皮电影”,这种对待消费者感情的商业模式,简直不能更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