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中,整部故事开篇讲的就是盛府主君盛紘升升迁,从一个从六品升至正六品,赴任登州知州。盛紘为人非常谨慎,等升迁的圣旨马上下来时,才将这大喜事告知盛府众人,这才来给盛老太太回禀此事。
盛老太太先是说多亏祖宗积德,盛紘才能步步高升,然后又问盛紘可有感谢为他提点铺路之人。盛紘赶紧拿出送往京城的礼单,想让老太太过目。盛老太太并未接过礼单,言下之意就是盛紘完全可以自己做这些事情了,再也不用她一个老太太来操心了,所以盛老太太只是把送礼的门道说给盛紘听,让他自己做决定,这送礼的门道也很简单,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银子要使得有法,礼数要周全,不卑不亢且要亲近。这就体现出了盛紘既不攀附权贵,也不阿谀奉承,只是做足人情世故。
盛老太太借此夸奖盛紘,说他之所以能够高升,除了他父亲在世时的情分,更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此时盛紘也向盛老太太表了孝心,意思是自己能够平步青云,乃是盛老太太的功劳,老人家不辞辛苦亲自将他教养,盛紘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一,盛紘年幼丧父,且是庶子出身,如果不是盛老太太将他记在自己名下,只怕盛紘还在乡下混混度日,哪来的今日飞黄腾达。多亏盛老太太给他请名师,又教他讲道理,给他娶妻,他能平安长大,娶妻生子,所有这一切盛老太太功不可没,一个嫡母,能将他这个不受宠爱的庶子亲自教养,可以说没有盛老太太,就没有盛紘。
第二,官场上人人都是猴一样精,而盛紘是没有任何依靠的,可谓是举步维艰。盛紘父亲年轻时是名动天下的探花郎,可是没什么根基,如果不是娶了盛老太太这样的侯门贵女,估计摸不着为官的道,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要不定有番大作为。盛紘纵然再有才,可还是离不开盛老太太的字字嘱托,如果不是有盛老太太在旁指点,估计他自己要走很多弯路。
第三,官场上的事很复杂,盛紘向来为人谨慎,任职期间政绩不错,一路上升至正六品。而跟盛紘一起中榜的进士好多还在苦熬着,人人羡慕盛紘的升官速度。比起那些同行,盛紘的优势就是有个豪门出身的嫡母,能将一切打点地给他打点了,他才没有后顾之忧。
第四,盛紘的岳家,当初盛老太太娘家想将女儿嫁给盛紘,盛老太太不愿意这门亲事,因为这件事跟娘家断了关系。盛老太太为了能让盛紘在朝廷有个靠山,遂请盛紘夫妻昔日好友带着盛紘去王老太师家拜访,盛紘的一表人才打动了王老太太,于是王老太太将嫡次女王若弗嫁给盛紘。有王老太师的这样的岳父,在为官之路上给他打点,盛紘还有什么好怕的,这可对亏盛老太太的精心筹谋,如盛紘所说的,在他未中进士之前,盛老太太回绝了给他提亲的人,等他中了进士,给他找了可以提携的岳家,让他更容易靠近权贵。
对于朝廷根基很浅的盛紘来说,对于想成为书香门第的盛家祖上来说,他们想要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是非常不易的,这是他们一代代人苦读书出来的结果。他们给子女请名师,让子女跟贵胄联姻,又给子女心心相授为官之道,又给子女寻找可以依靠的背景,这样代代相传,逐渐加强根基,这样才能长久不衰于朝堂。
盛老太公的父亲是商人,他是一代探花郎,有了后来儿子盛紘的正四品,盛紘更注重子女教育,请来的先生都是名声大噪的庄学究,这样造就了盛长柏的入阁拜相,后来位居朝廷重臣。如果没有盛老太太,就没有盛紘的官声,更没有盛长柏的拜相,所有盛紘这一脉可都是盛老太太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