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 >

蔡崇达《皮囊》什么样的人生值得一过?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

时间:2020-05-19 17:31:37       来源:清溪与墨

01

我始终认为,写字最重要的一点是真情,真情可以弥补文笔的不足,而文笔却很难弥补真情的缺失。

初看《皮囊》,依然具备着畅销书的特点,用字雕砌,行文刻意处并不少,但字里行间的深情却让人动容。

那从心灵深处涌动的情感,像潮水一样把我裹挟。那时我便想,这是本令人深思的畅销书,或许能经历时光的磨砺,最终去到更多的人手中,跟我们一起品味书中的沉重的疾苦欢悲,一起喟叹红尘中浓厚的贪嗔痴。

我本是极其理想感性的人,而作者却是是极其注重现实理性的人。最终极感性的读者却在在阅读极理性作者的文字时多次落泪。

作者在写这本书之前,是一名工作多年的记者。记者的特点便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理性地描述事实,而这也成为《皮囊》的特点。

许多作者在描写切身经历的时候情感会不可抑止的喷发,浓郁的让人喘不过气,甚至旁人根本不明白作者为何如此。但本书的作者蔡崇达,即使是在极端的痛苦面前,依然克制自己,要求自己像个过客旁观者一样去讲述。

因此那些痛苦无奈的过往经过时间的酝酿在笔端绽放出真实又睿洁的花朵。

02

也许那些经历太深刻,情感太沉重,即使克制,深情处依然能感受到作者的肝胆俱裂之恸。

父亲去世时,作者一顿愤怒无奈的“责骂”,让已经落气的父亲竟然眼角流出血泪。万千感慨,一起涌上心头,忍不住随着作者一起泪流满面。

获许该庆幸,十余年的职业经历没有让作者的心变得冷酷粗糙,依然柔软温暖,亦或是这人世间的生死别离的悲痛,纵使铁石心肠也不能不融化。

如此才使得我这极感性之人对于极理性之人的文字不忍卒读,亦舍弃不了。

《皮囊》令我感触颇深的除了作者一腔肺腑,满怀真情之外,便是作者透过世事对生命意义的发问与探寻,到底什么样的人生值得一过?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

饱经世事风霜后的这番发问质询更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作者在世俗眼里本是功成名就之人,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然而在亲友的生老病死面前,只能听之任之,痛苦不已,最后说出他对生死无常的领悟“生死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

03

面对亲友的离去,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作者开始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

当往日的追求成为束缚后,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每个人极其认真的扮演者自己的角色,沉浸在喜怒哀乐中无法自拔,在贪嗔痴中无明挣扎又着迷。

那么生来人生的意义除了这众人认为的功成名就,五子登科外,到底是什么呢?万千世界,哪里才是心安之处呢?哪里才是“故乡”呢?

作者经历半生沉浮,开始去追寻答案,也许大多数的我们,也曾在迷惘时,心头浮现过这些疑问,而后这些发问又化为泡沫沉进那无边的生活之海中。经尽世事,半生荣辱不定,名利来去,作者心里也许有了隐隐的方向,或许还没有答案。

褪去这一身皮囊,我们是谁?为何人人如此珍视这本为灵魂安放的“处所” ?借用文中阿太的话“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我们的生命本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作者用自己半生的所见所闻给我们再现了红尘滚滚中人在污浊中的各种姿态,我们旁观时甚觉可怕可叹可惜,然而身在其中时往往又是一边痛苦无奈一边不可自拔。

“此生心安是何处?”不知此生是否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已在寻找答案的路上,或是读罢此书后,或是此前就已在征程。

—The End—

作者介绍:欢迎关注清溪与墨,洞悉生活,一边行走,一边修行,做个智慧温暖的普通人。(文/清溪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