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 >

童年阴影《聊斋》,吓得多少孩子不敢看电视,如今却成为一代经典_每日信息

时间:2022-11-19 15:55:36       来源:彼岸幽雪

所见者俞少,所怪者俞多。——《聊斋志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广泛游览于民间,搜索打听民间关于妖怪的故事,进而汇编成册。

作者又融合了自己对于社会问题鞭辟入里的分析,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以及那个时期百姓的愚昧无知,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民间风情的一大重要参考,《聊斋志异》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此后,《聊斋志异》改编电视剧《聊斋》上映,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经典,许多孩子在听到这个电视剧的主题曲后,就吓得要钻被窝里去,但是这个电视剧拍摄水平精良,十分的好看,因此许多孩子即使害怕,也要强撑着看下去。

距离《聊斋》上映已经三十年有余,经历过了时间的沉淀,它也成为了一代经典,它的背后有什么故事?

一、及时雨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的观点,很多人把《聊斋》称之为“86版《聊斋》”,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当年电视台为了排片方便,常常把聊斋与86版西游记排在同一档期,才造成了当时人们的误解,事实上,1986年的时候,《聊斋》还没有开始立项呢。

1986年3月,俞月亭被任命到福建电视台台长一职,这个工作是很艰巨的,因为随着各大地方电视台的崛起,福建台因为常年没有新的血液而逐渐衰败,因此,他壮志满酬的想要为福建电视台谋求出路。

1987年的春节后,俞月亭拜访当时的著名作家李栋,李栋时任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部的编剧,当时他也很想要在影视剧集方面开拓一片新的天地,便以《聊斋志异》为蓝本,写了不少光怪陆离的剧集,可都被之前的台长一一否决。

因为当时的电视剧,无非就是古装剧,爱情剧和抗日片,现在,得遇俞月亭,如同千里马逢伯乐,两人相谈甚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俞月亭,这也获得了俞月亭的大力支持。

此后,《聊斋志异》改编电视剧的想法提上日程,1987年9月10日,《聊斋》便正式开机,原本计划的是拍摄80集。

但因为当时电视台的经费有限,便只能采取边上映,边拍摄的模式,来加速资金的周转,此后,在1988年9月,先前拍摄好的11集在全国三十多个电视台播出,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此后,由于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之后的拍摄也是越来越顺利,1988年11月,日本的电视台更是一口气买下了全部80集的《聊斋》放映权,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电视剧。

《聊斋》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不但盘活了福建电视台日渐僵化与衰败的现状,也为中国电视剧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剧不只有爱情剧,古装剧和抗日片,中华文化还有一无尽的宝藏,值得电视剧创作者的深入挖掘。

虽说电视剧《聊斋》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但毕竟树大招风,再加上《聊斋》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有些太过前卫了,许多人纷纷打电话痛斥电视台,甚至写信上告广电局,这是为什么呢?

二、童年阴影 

家长们的投诉信中,纷纷声称自己的孩子被《聊斋》吓得睡不着觉,这让当时的电视台承受了许多的压力。一方面是成年观众的喜爱,一方面是小观众的害怕,所以电视台只能采取妥协之策,把《聊斋》的排片从下午六点挪到八点。

因为下午六点是小朋友放学回家的时间,如果不看聊斋,就没有别的东西可看了,而晚上八点则是大部分大人闲下来的时间,如此权宜之计,算是暂时缓和了家长与电视台的矛盾。

那么,成为一代人童年阴影的《聊斋》究竟有多恐怖?

爱看恐怖片的人都知道,恐怖片最吓人的地方就是音效,试想如果你把《山村老尸》的背景音乐换成《东北二人转》,那么任凭楚人美蹦哒的再欢,她也像是个演小品的,电视剧《聊斋》恰恰是把音效做到了极致。

拍摄《聊斋》的本意,并非是把它拍摄成一部恐怖片,事实上,这部电视剧情节复杂,而且暗含了对于人性的揭露。

也有对于封建王朝与封建礼教的痛斥,对于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的向往,总的来说,整部剧的三观是非常正的。

虽说《聊斋》并非是单纯的恐怖片,它更多的是期望通过这部电视剧,让观众了解到民间的传说,但各种传说中难免会有恐怖元素的掺杂,因此导演便在这个方面用力过猛。

只见《聊斋》的开头,瘆人的音乐就让小朋友无处可躲,昏暗的灯光下,蒲松龄挑着灯笼夜游,然后灰暗的“聊斋”二子渐渐浮现出来,配合着音乐诡异程度的不断升级,仅仅这个开场,都足以吊打当今的一众恐怖片了。

此外,剧中的音乐也堪称诡异,由于剧组精湛的剪辑技巧,画面往往会配合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运转,试想一下,一个小伙小心翼翼地在库房里摸黑前进。

此时的音乐舒缓但又暗藏杀机,突然背景音乐里锣鼓一响,画面一下子切换到了一具干尸,这够不够吓人?

所以,当时的小朋友,甚至大人被突然吓一跳,都是常有的事情。

三、是阴影,也是回忆 

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许多经典电视剧乘着互联网的东方,再度火了起来,随着《聊斋》重新爆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

有位网友说,当时他是班里最胆大的男孩,班里的同学不敢看《聊斋》,只有他一个人敢看,于是每天他都会去学校,告诉同学们《聊斋》最新的情节,一时间他成为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说书先生”。

有位网友说,当时她很喜欢看《聊斋》,可是一个人又不敢看,就只能拉着自己的姥姥陪着自己一起,一旦出现了恐怖的情节,她都会尖叫着躲到姥姥背后,姥姥也就这么护着她,等到恐怖的镜头结束后,姥姥再让她出来。

如今姥姥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她也已经成为了母亲,再也不会有人这么护着她了,当她重新打开聊斋后,此时她已经全然不害怕了,而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温暖,冥冥之中,她感觉到从小最疼爱她的外婆并没有远去。

其实《聊斋》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当时孩子们或喜或悲的回忆,如今时过境迁,可是那些本该退出时代舞台的作品,又可以重新出现在人们的事业之中,这不得不感谢科技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结语 

有人说,科技使得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隔阂,事实上,运用得当的科技恰恰可以成为回忆的载体,重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电视台都不播放《聊斋》了,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要从何处重拾起当年的温馨回忆呢?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或许当时平淡的陪伴,都会随着时间的冲刷,消失在嘈杂的日常生活中吧。

无论如何,回忆是重温过去的温暖,然后鼓起勇气努力前行,再温馨的回忆,也比不上弥足珍贵的当下,珍惜眼前人才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议题。

参考资料:《聊斋志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彩推送